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央视社区网络电视直播点播手机MP4
>> 首页

聚焦博士生如何创新 老师同学大家谈——记信息与通信工程分论坛 “博士生如何提高论文创新性”主题沙龙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23日 11:03

  “推进创新”是本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重要主题之一,10月18日下午,信息与通信工程分论坛举办了主题为“博士生如何提高论文创新性”的主题沙龙。沙龙邀请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朱雪龙教授、王希勤博士和牛志升教授,与来自全国十几所高校的二十多位博士生共同探讨学术创新问题。

  朱雪龙教授曾担任电子工程系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有长期的博士生培养经验。针对创新的渴望,朱教授提出社会需要才是真正的推动力,而创新能力是能够培养的。他认为,要想有真正的创新,一是一定要有形象思维能力,二是一定要站得足够高。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对全面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所欠缺,所以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开阔自己的视野,积极参加一些文艺、社会工作等活动来创造机会培养自己,光是死读书是很难有创新的。

  来自不同院校的博士生同学也积极发言,介绍了各自学校、课题组对博士生培养的方法要求,谈了自己的创新体会。不少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如导师所带研究生太多,没有足够的指导;有些从事工程项目,很难有创新点等。

  刚从美国UC Berkeley回来的王希勤博士就国内博士生难以找创新点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对比美国和中国说:美国的经济基础比我们雄厚,而科学研究本身是一个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意识形态的活动,因此我们所处的经济基础和环境决定了我们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但他也指出美国和中国的社会需求也是不同的,我们科学研究的特点是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在中国的经济条件下,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博士生往往面临着一些特殊条件,而这些问题可能是其他国家所没有或不需要考虑的,如果我们把这些特殊问题解决了,那么这些解决方案本身就是世界一流的。

  来自上海交大的一位博士生提出:我们要敢于挑战国外,当发现国外一些新方法而国内还没有人做时,不要马上就认为自己做不出来而沿用原来的老方法,要敢于尝试,有时候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同学结合自己和其他同学情况认为:当导师所带学生较多时,不要太依赖于导师给你找出创新点,而一定要主动地和导师进行交流,讨论研究方向。

  沙龙的最后,针对大家在找创新点时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牛志升教授作了一个简短报告,对解决创新“无路可寻”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同时详细介绍了如何做开题报告、如何写论文、如何发表论文等问题,受到了到会的博士生的一致好评。

  (信息与通信工程分论坛 韩柳燕 )

(编辑:英子来源:)